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欢迎光临南京市第十二初级中学! 今天是:
廉政文化建设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党群建设 /廉政文化建设
时间都去哪了?邹碧华人生10个感人瞬间
作者:  点击次数:1842  更新时间:2018-05-11  【打印此页】  【关闭

邹碧华简介

【简介】
邹碧华,男,汉族,江西奉新人,1967年1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9年5月入党。曾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4年12月10日,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7岁。


邹碧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视频链接:

http://news.cntv.cn/2015/03/09/VIDE1425892925668761.shtml

时间都去哪了?邹碧华人生10个感人瞬间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3日 10:59 | 来源:人民网

    每晚看书到凌晨,早上六七点起床。“他的精力为什么这样充沛?我也弄不清楚。”爱妻海琳记忆中,邹碧华总是充满干劲。
    “讲座一讲三个小时,中间也不歇息。结束还把同学们聚起来单独辅导,一直到夜里十一点。”邹碧华带的博士生唐豪臻发现,自己的老师总是争分夺秒和学生们在一起。
    “邹碧华两年并成一年用,时间宝贵……”2014年12月10日,上海高院司机李小马亲眼看着邹碧华生命戛然而止,那种刻骨的痛难以言表。
    时间都去哪了?白天奔波、晚上专研、假日加班……邹碧华的时间被撑得满满的。人生虽然不能控制长度,但可以控制它的宽度。回首那些感人瞬间,一个大写的“人”字是邹碧华留给世间最好的纪念。

感人瞬间一:一气呵成的讲座

    侃侃而谈的务实学者、四处奔波的工作狂人……白天有最灿烂的光。

    2014年,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胡勇对邹碧华印象极深。“因为今年邀请邹院长来做了四次讲座。”

    2014年11月2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东方大讲堂能容纳近400人的礼堂里,座无虚席,两边走道上都是来晚的人。邹碧华正在为上海市全市企业法律顾问做讲座。近3个小时,没有中场休息,一气呵成,异常精彩。

    那天下午,邹碧华副院长以民事诉讼法修改为背景,介绍了民事诉讼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存在的不足,完善的方向,并穿插一些他亲自办理过的案件。平和的语言,理性的思维,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办案经验,邹碧华的讲座让所有人意犹未尽。结束时,邹碧华谦和地站在讲台边,目送听讲人员离场,碰到上来咨询问题的一一给予解答。

    “这是一场思维盛宴。”胡勇回忆。会场内所有的人都离开了,胡勇陪着邹碧华一起走出教学楼,并一路谈起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当走到教学楼门口时,邹碧华示意胡勇他们停下,“不用再送了”,他微笑着和胡勇他们一一握手道别。

    谁也没想到,那一次握手竟是永别。2014年胡勇一共流了三次眼泪,在邹碧华的追悼会上,是流泪最多的一次。

感人瞬间二:“铁人”的三句口头禅

    与邹碧华共事过的人,都知道精力始终旺盛的他有三句口头禅,“没事,我不累”;“你们先去忙吧”;“没事,有我在就行”。

    2014年10月,张新正式调任上海高院研究室副主任。虽然与邹碧华接触时间虽然不长,但这段时间与其工作上接触密切。

    刚来不久的一天,张新随邹碧华一同出差去兰州开一个司法改革会议。当天下午6点多,两人下班后从单位直接出发,抵达兰州时已将近凌晨。第二天,会议持续一整天。会议议程本来就排得满满的,但邹碧华一边在会上发言,一边还不时审阅其他工作材料。会议结束,按主办方安排可以再休息一天返程。但邹碧华连夜又赶回了上海。

    每个时间环节衔接紧密,每个时间段任务满满。一路风风火火,行色匆匆,绝不浪费一丁点时间。“这个领导好像不大一样。”随邹碧华出差回来,张新不禁这样跟妻子感叹。在同事眼中,工作连轴转的邹碧华向来没有官架子,讲话、做事方式颇具务实主义者作风。

    邹碧华逝世后,张新给自己微信改了名字——“累了就歇会”。邹碧华实在是太累了。

感人瞬间三:一封让人落泪的亲笔信

    2009年,世博会临近,附近一个小区进行了空调统一改造。这本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小区一位老人却因这固执地跑了好几个地方的信访,在街道都出了名。

    原来隔壁的空调装在了他房间的下面,老人不乐意,来到法院要立案。当时立案庭审判员徐叶芳上门了解情况。这才弄明白,当时这位老人心脏刚开完刀,有点声音就烦躁,而这空调声音也确实不小,老人休息受到了影响。

    问题来了。世博会将近,立案会影响施工进程。施工公司表示,不能因为一家影响整个小区;不立案,老人问题怎么解决?

    “不能因为案子不立了就结束了。”邹碧华知道后,让徐叶芳再去现场,最终商量出两个方案。一是补钱,让老人在外面租房;二是等世博会后将空调拆了。

    听了方案后,老人很佩服法官“不能因为我的小事而影响世博会的大事,案子不立就不立了。”

    中秋节到了,老人收到了一封来自法院的信和点心。信中,邹碧华一笔一划写到,“我们对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深表感谢。我们继续会对你存在的困难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及时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你们法官过来我已经很知足,你们院长还亲自写信给我。”徐叶芳看见,老人眼泪在眼眶中直打转。“我的心情真得很好,身体也很好。”虽未与邹碧华谋面,法院的服务和邹碧华的真诚让老人感动。

感人瞬间四:我们把他累坏了

    2014年12月15日,一位当年上访者得知邹碧华去世后,专门从香港赶到上海送别,哽咽地说,“我们那时候总是麻烦他,真是把他累坏了!”

    金鸣是上海高院信访办审判长。“邹院长并不分管信访,但只要他沾上边,都会亲历亲为真心投入。”

    2008年,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太太在一起火灾中死亡,子女把物业告上法庭。根据消防鉴定和法院的调查,火灾原因很可能是老太太用电不当造成,遂判败诉。不服一、二审判决,老太太的子女开始不断上访。

    2013年5月,邹碧华接待上访者,神情凝重聆听了两个小时,眼睛红了。“法律是僵硬的冰冷的,我们是否能把法官的人文温暖,延伸到法律之外?”之后,邹碧华带队勘察火灾现场。发黑的楼梯只有四、五十公分长,窄小的楼板让人心惊胆战,身材高大的邹碧华弯着腰往上走,阁楼顶上悬挂着一个赤裸裸的灯泡,一张简陋的床斜斜地靠着“老虎窗”。

    “可想而知,老太太在这种环境下遭到了多么的不幸。作为法官一定要善待信访人,善待他们等于善待自己,我们都有父母。”邹碧华发现火灾发生时,附近消防栓居然不能出水。调查得知,地铁建设方因施工不善,破坏了消防功能。邹碧华带队顺藤     摸瓜,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各自责任。

    最终,电力部门、地铁建设方、道路施工方等均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筹措资金予以人道赔偿。结果让上访者非常满意。

“邹碧华对合理诉求的上访者,想方设法用尽了资源满足上访者,弥补了我们案件处理中的瑕疵问题。对于无理上访的当事人,邹院长也非常耐心真情面对。有的人最终说‘看在邹院长份上不搞了’。”这句普通不过的话,足以说明,邹碧华通过释法明理,用娴熟的业务保障了访民的心理稳定。

感人瞬间五:深夜11点的“课外课”

    抓紧一切时间做一个尽职的师者;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白天不懂夜的黑。

    唐豪臻,华东政法大学民商法专业2013级博士研究生,是邹碧华的开门弟子,而今也是邹碧华唯一的关门弟子。

    2012年,唐豪臻和邹碧华第一次见面就在考博的复试考场上。当时,邹碧华问了很多前沿问题,唐豪臻措手不及。面试回来,唐豪臻给邹碧华微博私信,坚持自己拜师的决心。

    如愿后,唐豪臻发现,这个导师实在是太忙了。2014年6月份约,10月5日才能见。那天,唐豪臻来到邹老师办公室,又足足等了20分钟,直到邹老师处理完手上的事。

    虽然邹碧华在华东政法学院没有开课,但每学期毕业季的讲座和平时培训,邹碧华都尽量不落。邹碧华的讲座极受大家欢迎。唐豪臻很惊讶,平时忙得不可开交的邹老师,PP都是自己做,最多达到300多页。从专业角度、心理学、人文历史、引用最新研究成果分析问题,讲座内容与时俱进年年不重复。

    2013年5月一天,长宁校区最大礼堂挤满了学生。唐豪臻记得,当天讲座定在6点。但因堵车6点半开始。邹碧华连晚饭都没吃,就开讲。学校为邹碧华准备了2盒牛奶,一块毛巾。大家都知道,邹碧华一激动就要出汗。讲座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邹碧华中间没休息,牛奶没动,毛巾却湿了大半。精彩讲座HOLD住了全场。

    讲座结束后,邹碧华没吃晚餐,把自己带的学生集中到一间教室抓紧时间指导。深夜11点多了,辅导员和保洁员先后催促了多次,但都没法打断这次课外课。“世上再也遇不见这样的老师。”唐豪臻认为,“当老师也当如邹碧华。”

只要加入邹门,邹碧华都要给学生们做份档案。师生缘不止三年,毕业后邹老师还会持续关注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这一点,邹门的弟子都知道。

感人瞬间六:我要给你们所有人当证婚人

    夜幕降临,长宁法院大楼,最经常亮灯到深夜的总是邹碧华那间办公室。长宁法院民一庭助理审判员陈婷婷,记得那些年院里最常见的那道风景。

    2009年7月,陈婷婷进入长宁法院。和陈婷婷一起的这一批年轻人也是邹碧华来到长宁法院招的第一届公务员,同时,他去高院之前2012年11月,亲自任命了这一批初任法官。

    陈婷婷工作一段时间后,还知道了邹碧华的另一个习惯。晚上,如果看到同事加班,邹碧华总会习惯去和忙碌的同事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大家都有同感,邹碧华这个领导非常有人情味。

    一次,院里的年轻同事结婚,请了邹碧华做证婚人。当晚,邹碧华匆匆从办公室赶到婚礼现场,热情洋溢的给年轻同事证婚。当然,证婚词还是邹碧华亲自写的,祝福一字一句实实在在。

    当时,送邹碧华过来的李司机和陈婷婷坐一桌。李司机直感叹:“我从来没看过哪个人精力这么充沛。”原来,一会还要送邹碧华回单位继续加班。

    “你们以后结婚都要叫上我,我给你们当证婚人。”邹碧华致完词,特意到陈婷婷一群年轻干警中间,热情打招呼真诚承诺。

    “我非常叹服于他对生活的强度和修养品格。”陈婷婷直言,邹碧华的人情味让院里的一帮年轻人觉得无比温暖。

感人瞬间七:书房那一直亮着的灯

    邹碧华去世前一天,恰逢儿子21岁生日,儿子在朋友圈写道:“昨天晚上爸爸打电话给我祝我21岁生日快乐,还和我谈到他21岁的时候,刚刚本科毕业,只身一人来到上海找工作。除了妈妈谁都不认识,住在纺织大学学生公寓,一家家单位敲门,投简历。还说这里面有很多故事,下次有机会要和我细说,没想到却成了永别。”

    在邹碧华的家中,书房是最特殊的地方。书柜从天花板一直到地上,每一格都挤满了书。房里有几千本书,就连桌子底下也堆满了书,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法律书籍。邹碧华每天回家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也是这里。“我只是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在理论思考上罢了,没什么特别的。”

    “这里是爸爸每天工作的地方。因为他,家里到处都是书。一直以来,他整晚整晚地在这里工作,读书,写书,有时候甚至我爬起来看球他还在工作。在他身体指标比以前好的同时,我一直担心的就是他的晚睡问题,可惜一直没跟他说,这也是我作为儿子沟通不够的地方。”微博上,邹碧华的儿子发了家中书房的照片。

    “你如此优秀,如此正直,凭自己的学识和本事走到今天的位置,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是你。看到你每天在家里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才知道你是真的把一生都献给了司法系统。”儿子眼中父亲可能只是累了,想休息了。

    书房中,很多书似乎还在等着主人邹碧华的翻阅,那盏一直亮到凌晨的灯成了儿子永久的记忆。

感人瞬间八:背着双肩包的背影

    把单位当成家;毫无保留指导年轻人……假期是多出来,更要好好利用。

    “一想起邹院长,我脑中不是他坐在会议桌上或讲台上做报告,而是他背着双肩包跨过垃圾山往新建大楼去的那个背影。”对于长宁法院执行局审判员张青而言,那个背影仿佛就在昨天。

    因为工作关系,张青喜欢在单位加加班写写东西。自然和邹碧华碰见的概率比较高。很多人都知道,邹碧华有个习惯,下班后就会跑到法院办公楼下,看看楼上还有几盏灯亮着,再跑上去到办公室慰问加班的同事,催促早点下班。

    一个星期六,张青来单位加班。正好和当时已是高院副院长的邹碧华碰了个正着。“张青我来看看工地,你们很快就能搬进去,能够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张青看见,这次邹碧华难得穿着休闲装又背了个双肩包。这也是张青与邹碧华私下接触的最后一个场景,之后再无任何交集。

    说完,邹碧华背着包,一转身往工地走去……几个月过去了,但那个背影深深刻在了张青的记忆中。邹碧华把长宁法院当成家,把身边的同志当成战友,这种感情无比真挚。

感人瞬间九:要做有良知的法官

    2014年11月,上海长宁法院少年庭审判长顾薛磊荣幸入围上海市第十七届杰出青年候选人之一。11月15日中午12点左右,顾薛磊接到一个电话。

    原来,邹碧华主动打电话,问顾薛磊准备如何。电话中,顾薛磊支支吾吾有点不自信。邹碧华当即说找时间和顾薛磊碰面。“我当时有点受宠若惊。”顾薛磊说,高院副院长关心基层干警,哪里能不激动?

    一个周日上午,两人在一个广场碰头。邹碧华开门见山,给顾薛磊提建议:“你要把一个青年干警最好的一面向评委展示,这样才能感动评委。”邹碧华曾获得过2006年上海市杰出青年。为了让顾薛磊不紧张,邹碧华说了自己的故事。

    1988年,邹碧华北大毕业后考入上海市高级法院,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老家的母亲。电话另一头,母亲并没有多少喜悦,而是冷静地告诉他,“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母亲的话最朴实,邹碧华当年演讲主题选择的就是“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

    “小顾,你参加这次评选,你不仅代表了长宁法院少年庭,也不仅代表了长宁法院,更代表了上海法院,少年庭成立三十周年了,上海法官需要更多的杰出青年走向前台,让更多的人来认识我们法官,来了解少年庭的法官三十年的付出s来了解少年庭的孩子们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关爱,一次评选的成功,远远大于你做十件事情的成功。你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两个小时,邹碧华就喝了一杯白开水,饭也没有吃,匆匆离开。那天顾薛磊没有来得及说感谢。12月10日15点12分,顾薛磊忐忑中发给邹院长一个短信,“邹院长,很冒昧地打扰您,周六我将参加杰出青年的评选,心中很是忐忑,在此次评选中我也感受到了很多温暖,尤其是邹院长能在百忙之中(双休日)还特意帮我辅导,这让我无法回报,只能再次说谢谢,谢谢。顾薛磊”。

    谁知,短信发出后二个小时,噩耗就传了回来。顾薛磊再没有机会向邹院长表示谢意了。

感人瞬间十:PPT上的“永不抱怨”

    谭芳,中华全国楼市学会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上海华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2013年1月1日一部修改后的法律颁布实施,当时,要请相关的专家来给律师解读授课。约了很长时间,邹碧华才腾出一个周末答应了这次讲座。3月2日,青浦政治学院内座无虚席。虽然地铁不能直达青浦,但很多人偏偏特意从外地赶来听这次讲座。

    邹碧华一讲就讲了3-4个小时,案例数据信手拈来。PPT竟然做了二百多张。邹碧华的课与众不同,他用案例来教授律师用什么方式和法官交流,把教技巧交给律师。“把树枝升到天堂,把根扎到地狱。”谭芳记得,最后一张PPT给在场的所有人留下的印象极深。“永不抱怨!”透过PPT是一种能让所有人都能感觉到的法律情怀。

    晚上6点讲座结束,很多律师围在邹碧华身边,纷纷诉苦法官不尊重没地位,做诉讼没前途!“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自己。”很多人被邹碧华这句话触动,“今天就像过节,真不过瘾,时间不够。”会后,年轻的律师直呼。

    当晚,谭芳接到了一条私信,一个执业18年的律师,原先失望后不再从事诉讼。但听过邹碧华的讲座后,和谭芳坦言,自己听后心潮澎湃,要重操旧业,重新开始法律梦想的追逐。

    邹碧华生前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那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

    生命的宽度也是生命的强度。人生的光辉和伟大并不是用生命的长度来衡量。时间都去哪了?工作、学习、思考、奉献……邹碧华用生命的强度诠释了人生的真正意义!